【觀點引用】「宗教」,源自人類面對困境的「祈」與「解」之需

文/西寧凈境雜誌(2018-02-28)

人類從巫文化時期開始,便因文明、智識未彰,對於未知事務、乃至所處的環境及天、地、日、月、星辰、山、川、氣候的不確定感,故而出現祈禱、祭拜及衍生出各種的祭祀行為,最初乃以星辰、山、川、大地為主,繼而擴及祖先及種種生靈的祭祀等,最後漸漸地發展成宗教儀式與宗教信仰。人類透過「祈求」這神祕不可測的力量來為其排解恐懼與問題,這是一種心理層面的透析,人只有在無助、殷切盼望之時,才會出現這種需求,所以宗教信仰也是一種心理渴盼的需求之下所產生,故,「祈」與「解」可說是人類「宗教」萌發的源頭。

尋求精神的寄託與慰藉,是人類所共有的現象,「祈」有祈求、祈禱、祈告之意,希望獲得神靈護佑與指點。「解」則有解決、解禳、解除之意。人類面臨無助之時,透過宗教「祈求」神靈及未知的神秘力量,期能有「奇蹟」出現,以「解決」所面臨的災變禍端,或是為心中的困惑與心靈的束縛,尋得真理答案與解脫。世界各宗教,因所處的地域、種族、文化、風俗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祈求儀式」,但不外乎是提供人們心靈的依託,如:「基督教」以「禱告」讓教徒達到心靈的平靜與解脫、天主教「告解」讓教徒得以贖罪與赦免、「彌撤」儀式來凝結基督子民的心、「團契活動」來達到相互交流;「佛教」則仍是透過各類不同大型「法會」來供佛、「共修」來達到心靈層次的提昇;「伊斯蘭教」的「五功」則是用來堅定教徒的信仰之心;「道教」則是運用「術數」、「扶鸞」來為人解惑、透過大型「齋醮」法會來達到天、地、人三界均衡,有消災解厄懺罪之功,皆給人們帶來不可思議的心靈安定力量。

「基督教」的祈禱,乃誠心用默禱的方式或到教堂來在上帝面前,向上帝說出心中所想、所祈之事。在《新約約翰福音14:5》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所以基督教的祈禱詞開頭必定是「我們在天上的父」、「主耶穌」來表明所祈禱的對象,而結語則是「奉主耶穌之名禱告,阿門。」「基督教」的禱告方式有很多種,但嚴格說來並沒有固定的規定方式,但為求誠敬與專注,通常禱告者會閉上眼睛來禱告,而這也成了我們現今所看到的模式。而「天主教」教徒的禱告方式,與「新教」無太大差異,只是有些會在禱告結束之後,以手畫「十字聖號」,來表示對主的忠實與尊重,另外「天主教」有「向神職人員告解」的方式,並設有「告解室」,信徒在告解室裡向神職人員說出心中的話,而為求保全及隱私,告解者與神職人員並沒有面對面的直接接觸,在告解結束後,則接著進行祈禱。

「伊斯蘭教」的祈禱是各宗教中規矩最為嚴謹的,有包括禱告的時間、禱告前的潔淨、禱告的方向、禱告的姿勢以及其他的注意事項。「伊斯蘭教」對於禱告非常地重視,穆斯林需要每天五次,向聖地麥加的克爾白方向來向阿拉禮拜,是為「伊斯蘭教」的五功之一,而五次的禱告分別稱為「晨禮」、「晌禮」、「晡禮」、「昏禮」和「宵禮」。在回曆的九月,是穆斯林的齋戒月,在齋戒月中要全面性地向真主阿拉祈禱,從每天的天亮到日落之間要禁食,直到日落後才可進食,而且整個「齋戒月」不可進行慾望過度的事情,如房事等親密行為,以表示對阿拉的真誠。

傳統「道教」徒祈求上天的方式,通常以雙手合十,或手持清香一柱或三柱,來到廟寺或神祇前,說出自己心中的期望,並希望神明的護佑與庇蔭,並準備祭品或金紙來答謝神明,以求能得到所求解的目的,而道教徒持香或雙手合十,乃希望藉由燒香的動作,來向神明祈求所祈之事能上達天聽,所求如意、圓滿。而現今一般廟宇亦有設壇祭神的儀科形式,而其原始的目的,主要在祈求合境民安、風調雨順,並透過祈福上表,希望得到仙真的福庇。

「佛教」雖不言祈禱,實際上是以修行的方式,透過對佛法、佛理的徹悟,而得到解脫與了悟,所以,「佛教」徒藉著「念佛號」(淨土宗)成為其祈禱的方式。「佛教」的祈禱,是以祈禱者的心念,來感應諸佛菩薩的大悲願力,期能與諸佛菩薩的願力相接應,而產生的一種不可思議的神力。

「宗教」一直在人類生活上,扮演著重要又神秘的角色,人們透過祈禱,解除心中的疑惑與困境,而使心靈能更加安定,所謂「境隨心轉」,各宗教不同的祈禱方式,可幫助人心產生正念,並使生命得到光亮,這才是「宗教」存在的真正意義與價值!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禮請台中南普陀寺住持 宗興大律師,出任聯合會創會會長!

一起來支持《宗教基本法》的推動工作(入會及贊助資訊)

2017/10/15 竹山德山寺《宗教基本法》說明會 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