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引用】翻譯是門專業:從一個誤譯的宗教用語說起

缺乏宗教教育,將造成許多無心的不尊重!

摘錄自〈【投書】翻譯是門專業:從一個誤譯的宗教用語說起〉:

這也是為何在天主教會中會推行「宗教交談」。因為經過千年以來的歷史教訓,教會了解到,當初教會的分裂就是因為教會內不同流派間的語言隔閡、誤解,及缺乏溝通所導致的惡果。如今,宗教間的交談並不是強迫對方聽從自己宗教的意見,反之,是要聆聽對方的想法,站在對方宗教的角度來體會,更好的是宗教間能找到一些有共鳴的想法,好能進一步地延續這份難得且寶貴的宗教手足情。

如果我們不去學習其他宗教的內涵,這樣的溝通誤差就很有可能不斷發生。像是在正式的宗教專業用語中譯文件上,出現了如「基督教」和「天主教」傻傻分不清楚的情況,或是將「宗座學院」譯為「教皇學院」等不適當且誤導的字眼,且被一再錯誤引用而流傳。

譯者所發生的錯誤,可能是因為在我們成長的教育環境中,並沒有對宗教的內涵多作琢磨。僅字面上了解這些宗教在做些什麼,甚至還誤解天主教就是拜天主跟聖母的謬論。倘若學校從小就帶孩子們認識各大宗教,認識各個宗教的特色與內涵,甚至是開放學生與各宗教的交談、實習活動,是否今日無心侮辱或傷害到其他宗教的窘境就比較不會在工作場合發生了呢?

尤其是在翻譯的行業中,文字代表了一切,譯者產出的文字也代表了翻譯公司的口碑與品質,更呈現出一個國家外語及文化的素質。就好比將「講座」謬譯為「椅子」,若單純用Google中譯,或是純粹從字面上翻譯確實可能有這個意思,但義文cattedra一字若是出現在學校的成績單上,還可能是「椅子」嗎?「講座」才是這個字在這裡真正的意思。

對於宗教專業用詞,外文翻譯成中文的機會較少,但是否該培育人才,且更注重翻譯的細節與品質,才不至於在外交、教育、傳媒、文化及國際交流等各領域緊急需用人時,發生了翻譯出包的丟臉事件,甚而被PO上網,令人貽笑大方?這是我想呼籲大家重視的事。

全文請見: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9438

全文如下:

作者 徐明慧
【投書】翻譯是門專業:從一個誤譯的宗教用語說起
2020-05-15

幾年前,曾經請一間友人推薦的翻譯社,把義大利學校的畢業文憑及成績單翻成中文。因為需要政府的公證,只得由合法的翻譯社代勞。但當我拿到中文譯本時,譯者除了將最基本的日期、成績等譯成中文外,名字不但沒有翻成中文,照抄至中譯本時還抄錯字,其他內容更是慘不忍睹。內容中有一項是校內「講座」,譯者竟翻譯成「椅子」;更別說是其他宗教方面的專業用語了。

最近,因譯文公證的需要,不得不再次覓尋坊間的翻譯社。這次我找了一間國內頗知名的翻譯社,譯者擁有多年的歐語系翻譯經驗。但這次仍遇到類似的情況。其中各種讓人跌破眼鏡之處姑且不論,我僅針對譯者將「教宗」譯成「教皇」這一點加以討論。必須先說明,我並無指責之意,而是這一連串的事件讓我開始深思宗教教育與交流的重要性,這不外乎是出於一份「尊重」之心。

旁人看來相似的詞,其實天差地遠
對於各大宗教不熟悉的人來說,某些詞彙或許沒什麼異樣,然而,這樣的無心之過對於有信仰的人而言,有時會成為一種侮辱性的用詞。例如,普通人或許會稱天主教會是「教皇的教會」或「教皇派」(Papist),但Papist這個字其實算是對羅馬天主教徒的貶稱,諷刺天主教徒信奉的是教皇至高無上的權力,而不是天主本身。

某次在寫小論文時,我將信仰「景教」(Nestorianism)這一支派的東方教會稱作「奈斯多利派」(Nestorians)。當然,看似沒有什麼不對,因為辭典是這麼下定義的,教科書也是這麼教的,其他各學術論文也都是這麼寫的。但經一位具有多年與敘利亞東方教會(最初的景教教會)交流的教授指點,如果可以的話,最好盡量避免稱他們為奈斯多利派。因為當年教會在基督論「翻譯用詞」(敘利亞語和希臘語)上的誤會,導致君士坦丁堡的主教奈斯多利(Nestorius,約西元451年)無辜冤枉被判為異端;始後所有這一流派的教會都被認為是奈斯多利派。即使稱他們為敘利亞東方教會流派(Syro-Oriental)或是基督二性論流派(Dyophysitism)都比奈斯多利派要來得合適,因他們並非承傳奈斯多利本人的思想,只不過是一錯再錯的誤稱罷了!

這也是為何在天主教會中會推行「宗教交談」。因為經過千年以來的歷史教訓,教會了解到,當初教會的分裂就是因為教會內不同流派間的語言隔閡、誤解,及缺乏溝通所導致的惡果。如今,宗教間的交談並不是強迫對方聽從自己宗教的意見,反之,是要聆聽對方的想法,站在對方宗教的角度來體會,更好的是宗教間能找到一些有共鳴的想法,好能進一步地延續這份難得且寶貴的宗教手足情。如果我們不去學習其他宗教的內涵,這樣的溝通誤差就很有可能不斷發生。像是在正式的宗教專業用語中譯文件上,出現了如「基督教」和「天主教」傻傻分不清楚的情況,或是將「宗座學院」譯為「教皇學院」等不適當且誤導的字眼,且被一再錯誤引用而流傳。

缺乏宗教教育,也造成許多無心的不尊重
譯者所發生的錯誤,可能是因為在我們成長的教育環境中,並沒有對宗教的內涵多作琢磨。僅字面上了解這些宗教在做些什麼,甚至還誤解天主教就是拜天主跟聖母的謬論。倘若學校從小就帶孩子們認識各大宗教,認識各個宗教的特色與內涵,甚至是開放學生與各宗教的交談、實習活動,是否今日無心侮辱或傷害到其他宗教的窘境就比較不會在工作場合發生了呢?

尤其是在翻譯的行業中,文字代表了一切,譯者產出的文字也代表了翻譯公司的口碑與品質,更呈現出一個國家外語及文化的素質。就好比將「講座」謬譯為「椅子」,若單純用Google中譯,或是純粹從字面上翻譯確實可能有這個意思,但義文cattedra一字若是出現在學校的成績單上,還可能是「椅子」嗎?「講座」才是這個字在這裡真正的意思。

對於宗教專業用詞,外文翻譯成中文的機會較少,但是否該培育人才,且更注重翻譯的細節與品質,才不至於在外交、教育、傳媒、文化及國際交流等各領域緊急需用人時,發生了翻譯出包的丟臉事件,甚而被PO上網,令人貽笑大方?這是我想呼籲大家重視的事。

(作者曾在歐洲長期從事藝術領域及納粹大屠殺研究,譯者,目前於義大利就讀東方教會史與聖藝博士班。)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禮請台中南普陀寺住持 宗興大律師,出任聯合會創會會長!

一起來支持《宗教基本法》的推動工作(入會及贊助資訊)